真能輔導就業?或淪於為企業獲取免費人力? 令人質疑
針對教育部「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令外界產生許多疑慮,立委管碧玲今(4/20)質詢鄭瑞城時表示,她查詢該就業資訊網發現,逾半職缺根本沒有合作學校,而部分企業竟提供了逾千名的職缺,等於政府變相提供數億人事費給該些企業,教育部對就業資訊網的內幾乎失控,面對質疑還隨便找理由塘塞,管碧玲痛批該方案從政策到執行都亂成一團,各界等著看教育部如何為「教育券」收拾殘局。
管碧玲表示,青年人就業本屬勞委會、青輔會業務,勉強歸給教育部是因企業以大專校院為「合作學校」,安排95年至97年度畢業生到企業實習,實習員的薪資透過學校撥給企業。然而進入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資訊網查詢後發現,逾半企業提供的職缺都沒有「合作學校」。管碧玲質疑,學校是媒合畢業生與企業間的平台,有職缺沒有學校要如何成就此一實習工作?是否任令企業自己去找免費的人力,而學校只是一個掛名的平台?完全失去「使畢業生的專長領域取得職場經驗」的原始目的。
再進一步查詢,管碧玲發現,有些企業開出的職缺違反教育部訂定的實施要點中的原則,例如,康福旅行社透過銘傳大學、醒吾技術學院在高雄、台南、彰化、台中等各縣市開出24個173人的業務、業助、程式設計師、企劃等職缺,總計需求4,152人,以每人每月2.6萬的人力成本,政府一年要付出12億9,542萬元的薪資,遠超過單一實機構進用人數不超過335名的原則,而康福旅行社員工578人,進用人數為其7.18倍,也遠超過應低於30%的原則。而鴻海精密工業開出335人的聘用人數,其子公司誠實科技另外再開出3個193人的實習員缺,母子公司的進用人數是否合併計算,教育部沒有交待。另有仁寶電腦分別開出334人軟體設計工程師、334人電源工程師、334人軟體應用工程師,超過單一企業335人的上限。對於管碧玲的質詢,教育部長只表示要再去瞭解,顯示教育部對此就職計畫的狀況外。
經過記者的求證,康福旅行社表示該公司只需要80名實習員,目前只有引介1名,而技職司官員則表示該網站是由廠商自己po上去的,對此,管碧玲感到更加憂慮,她表示,教育部號稱企業的職缺都會經過學校的篩選,怎會po上的人數與企業所稱的需求天差地別?而本就業計畫的主體為大專校院,今任由企業自己登錄職缺,為畢業生專長取得職場經驗的原始目的已蕩然無存。
管碧玲表示,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是為去年底的「教育券」收拾殘局,為了教育兩個字,教育部成為主辦部會,其實教育部根本沒有媒合職業的經驗與專業人才,雖然窮盡一切的人力,仍然弄得一團遭,管碧玲對耗費102億元特別預算的企業實習方案真能輔導多少大專畢業生就業,及最後是否成為少數企業獲得大筆免費人力,非常令人憂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