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防大專實習成變相企業補貼 避免仲介介入、人頭領錢
立委管碧玲今(4/27)在衛環委員會針對「就業及加值人力博覽會專案報告」中向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及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提出質詢。管碧玲認為,王如玄主委在4月11日首場就業博覽會宣稱「總共提供8萬4,215個職缺」根本是嚴重灌水,實際超灌了2萬7,194個缺;而對於教育部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實習方案,管碧玲要求降低單一企業聘用人數上限並加強監控以防杜三項弊端:避免形成政府為大企業補貼人事費、避免仲介公司介入賺錢、避免人頭領錢。
管碧玲表示,王主委4月11曰在首場就業博覽會時斬釘截鐵地說「全國各地釋出8萬4,215個職缺,連個位數都算得清清楚楚,絕對不可能灌水」,但才兩個星期後檢驗起來,該數字果然是嚴重灌水出來的,而且「灌超大」。管碧玲表示,民間廠商提供職缺,就業博覽會時宣稱1萬5,735人,今天勞委會報告只剩1萬3,514人,縮水2,221人;國防部、海巡署的志願役缺額2萬零343人,並非一般失業者所要找的工作;農委會就博會中宣稱的80個缺,今天雖然增加為1,012人,但多為以日薪計算的臨時工作,也非求職者所要找的;而教育部的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宣稱提供3萬3,500個職缺,但98年預算102億6,338萬元扣除1.5%行政作業費,再除以每人每年34.7萬元的人力成本,只能提供2萬8,950個職缺,灌水4,550個,總計王主委所宣稱的職缺共灌水2萬7,194個職缺。
管碧玲表示,由於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是由政府出錢,每人每年人力成本34.7萬元,金額龐大,執行時要特別注意防弊:第一,由於教育部訂的單一企業提出職缺不超過335人,及不超過該企業員工數30%的人數限制太高,使大型企業可提出幾百名的職缺來申請,政府一年要給付給單一企業的經費往往上億元,要確實防弊以防止成為對大型企業的人事補貼;第二,由於媒合工作必需符合一些條件,學校推動有困難,傳聞人力仲介公司已介入媒合工作,從中獲利;第三,畢業生是否確實去企業實習,教育部及學校並不容易查核,如何防止企業與畢業生勾結領取薪資,教育部應提出因應對策。
管碧玲表示,為防止上述弊端,教育部首先應降低單一企業的聘用名額,一方面減輕大量資源誤用,一方面可協助中小企業的人力問題,對於真正到企業去的畢業生實習情形,管碧玲強烈要求教育部要拿出有效的監控機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