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管碧玲:身心障礙者預算十年沒成長,每人每年減少3717元

自閉症患者較十年前增加四倍多

立法委員管碧玲針對99年政府總預算,她指出政府總預算年年增加,但是分配到身心障礙者的預算卻大幅銳減,她指出十年前(90年)每位身心障礙者可分配的政府預算約13,182元,但99年卻只剩9,465元,十年間遽減3717元,管碧玲指出馬政府如此忽視身心障礙者的權益令人憂心,她呼籲政府應多傾聽這些弱勢者的聲音,全力補救目前不足的缺失。此外她也抨擊政府對於身心障礙者的研究與補助措施,不夠精確,無法針對不同障別的需求做不同的協助,她指出近十年心智類的身心障礙人口大增,例如自閉症者近十年間增加了4.3倍、失智症者增加2.4倍、慢性精神病者1.1倍,但是政府對這樣心智類身心障礙者大幅增加的成因等相關研究卻付之闕如,更遑論針對此類人口提出相關的政策措施以為因應。

管碧玲指出比較90年的政府預算,當時身心障礙人口數為754,084人,身心障礙者預算編列達99.4億,平均每人/年可分配預算數為13,182元;但十年後的99年度預算,僅編列99.8億元,十年來身心障礙者的預算可說是零成長,但是人數卻大幅增加了39.8%(1,054,457人),平均每人/年可分配僅9,465元,較十年前大幅減少3,717元。管碧玲痛斥政府完全是把身心障礙者的權益踩在腳下,在這波經濟大低潮的非常時期,弱勢族群的生存已經很困難了,政府不思給予更多的援助,反而大幅刪減其預算,對他們不啻雪上加霜。

自閉症、失智症與慢性精神疾病近十年來成長率暴增

管碧玲指出,政府對身心障礙者的忽略不僅於此,事實上身心障礙者的種類繁多,不同障別有不同的需求,長期以來政府疏忽身體器官障礙者與心智障礙者謀生能力與獨立生活之困難度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補助與照護的模式。她比較各類身心障礙者(詳附表)近十年的消長,自閉症患者在這十年來暴增4.3倍之多、其次是失智症者增加2.5倍、第三為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成長1.1倍,她指出心智類身心障礙者的增加比例在所有障礙者增加比例異常的大,但是政府對這種現象的形成與原因的研究可說是付之闕如,當然對這種心智類的身心障礙者的相關支援是否應該有別於器官肢體類的身心障礙者,亦未有更進步的做法。

管碧玲指出根據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所做的「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臺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提要報告」研究,各類身心障礙者中居住在家宅中,可以獨立自我照顧的比例較高者分別是聽覺或平衡機能障礙者(63.9%)、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障礙者(59.8%)、顏面損傷者(58.7%)、肢體障礙者(57.6%)、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51.7%)、視覺障礙者(51.1%)。比例較低者是屬於心智、認知障礙類的身心障礙者:自閉症患者(20.7%)、其他障礙者(29.7%)、多重障礙者(28.6%)、慢性精神病患者(39.0%)、智能障礙者(38.0%),比例最低的是失智症(7.1%)。

管碧玲指出心智類的身心障礙者除了自我照顧能力較低外,其就業薪資也較其他肢障者為低,例如內政部96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身心障礙者的平均月薪資為13,105元,不到身心障礙者的平均月薪27,367元的一半,而像慢性精神病患者亦只有16,564元。實際上,身體器官的身心障礙者對輔具與公平的就業機會的需求較大;而心智與認知障礙類的身心障礙者,較無獨立生活的能力,多需家人的扶助與照顧。因此政府對身體器官障礙者與心智類障礙者的需要或補助等都需要做不同的考慮與區隔,才能適當滿足不同類別障礙者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